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(简称北京市科协) 由全市性学会、协会、研究会(简称学会),区、县科协,市属及国家在京的企业、事业单位科协和高等院校科协组成,是北京地区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组织,是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员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,是党和政府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,是国家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;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地方组织,接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业务指导。 北京市科协宗旨是: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、毛泽东思想、邓小平理论和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为指导,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,团结和动员科学技术工作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,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,实施科教兴国战略、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,促进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,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,促进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和提高,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。反映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意见,维护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合法权益。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,为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服务,为科学技术工作者服务,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、政治建设、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,为建设创新型城市、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而努力奋斗。 北京市科协的前身是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北京分会(简称市科联,1952年成立)和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北京分会(简称市科普,1953年成立)。1963年北京市科联、北京市科普合并,正式成立北京市科协。现拥有市级学会144个,基金会13个,区县科协18个,企业科协192个,高校科协8个,共有以科学家、工程师为主体的会员近40万人。国内外知名的德高望重的科学家茅以升、王大珩、顾方舟、陈佳洱等院士历任市科协主席,顾秉林现任市科协第七届主席。 北京市科协的主要任务:开展学术交流,促进科学发展;组织科技工作者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;依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》,实施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》;反映科技工作者的建议、意见和诉求,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;组织科技工作者参与科学技术发展规划、政策法规和有关事务的政治协商、科学决策、民主监督工作;开展科学论证、咨询服务、民间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;对所主管的学会、科技类社会团体进行监督管理;对区县、基层科协进行业务指导等工作。 北京市科协围绕中心,服务大局,组织召开高质量的科学技术专家“季谈会”,为市领导及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服务;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,创新 “金桥工程”的运行模式;搭建社会化科普服务平台,开展 “科普之春”、“科普之夏”等大型科普活动,承办“科技周”、全国科普日主会场、全国青 少年科技创新大赛,努力提高公众的科技素养;组织开展 “科技交流学术月”,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;顺应潮流,联合市社科联发起建立北京自然科学界与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制度,促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、交叉融合;积极实施人才战略,推动科技人才工作发展;发挥民间科技交流优势,服务国际化大都市建设。这些重点活动,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,得到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。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始终以创新求发展,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、繁荣学术交流、普及科学技术、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、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。在首都科技界和公众中具有一定的影响。北京市科协在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,发挥了重要的作用,为首都经济建设、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